
本報南京訊 (通訊員 蘇仁宣)深入踐行職業技能培訓數字化轉型戰略,今年以來,江蘇省人社廳打造“江蘇工匠課堂”線上平臺,爭當人社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、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。
強化數據儲備,提升培訓便捷性。堅持需求導向、摸清底數,一方面繪制“產業人才地圖”,精準掌握企業崗位提升和用工需求,安排人社服務專員“一對一”聯系重點企業,開展針對性培訓;另一方面建好用好“全省人才大數據庫”,精準掌握人才實時狀況,做到人員底數清、勞動能力清、就業狀態清、培訓意愿清。堅持目標導向、找準方位,把精準定位目標對象作為重要一環。在產業層面,重點圍繞江蘇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、數字技能、“最缺工”職業排行等方面,論證后發布全省緊缺工種目錄;在人才層面,重點關注企業職工技能提升、轉崗轉業培訓和就業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培訓、創業培訓。為參訓對象提供便捷的培訓平臺,已儲備1.3萬門線上課程資源,30余萬標準課時,覆蓋1200余個職業(工種)和培訓項目。
全面推動技能人才培訓評價共認、服務保障共享、資源信息共通,“江蘇工匠課堂”突出三個特點。功能全,滿足企業、培訓機構和技能勞動者在網上進行開班申請、考核評價、補貼申領等具體應用場景的需要,以及人社部門備案審核、補貼發放、監督管理等宏觀調節管理功能的需要,全面打造“我要報名”、“我要培訓”等8大功能模塊,打通覆蓋技能人才“教、學、測、練、考、評、證、就、創”的職業生涯全過程一站式服務;省市縣三級的數據統計系統,可按權限全方位查詢各級培訓和評價各類實時數據信息,生成培訓和評價數據報表。聯動多,匯聚華為、騰訊等全國300多家優質線上培訓平臺,同時,全省各地1500多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入駐,提供線下實操培訓指引;與新職業和數字技能服務機構、國內名師工匠、全省13家重點技師學院協同聯動,多層次全方位提供課程培訓服務。響應快,通過及時響應訴求,創新數據鏈接,優化資源對接,不斷改進線上培訓服務能力;省級人社部門建立專家督導機制,每周調度各地情況,隨時抽查服務響應速度和質量,第一時間協同運營機構解決出現的障礙;市縣“培訓專班”建立解決問題的直達機制,收集企業、機構、勞動者最新需求,匯總優化建議。
為提升培訓精準性,注重數據分析。綜合統計看“三率”,建立以就業培訓上崗率、職工培訓穩崗率、創業培訓合格率為主要指標的培訓質量分析體系,強化就業培訓后重點群體就業登記情況、職工培訓后穩定在崗情況等跟蹤分析;以青年培訓為例,今年1—6月,全省政府補貼性青年培訓11.3萬人次、大學生創業培訓12.3萬人次,就業培訓上崗率達到41%、職工培訓穩崗率達到89%、創業培訓合格率達到95%。橫向比較看排名,通過“江蘇工匠課堂”可查看各市培訓評價數據、完成率和排名,也可查青年培訓計劃、數字技能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各地的情況;培訓評價的具體子項,可以看培訓熱門工種、行業分布,以及公共實訓基地和大師工作室等培訓載體建設分布情況??v向分析看趨勢,通過“江蘇工匠課堂”,分析培訓與產業契合度、培訓與評價關聯度、培訓對就業賦能度等方面情況,為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。
大力推進“互聯網+監管”,加強數據監測,提升培訓安全性。強化申報監管,對機構實行清單式管理,建立省、市、縣三級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清單,動態調整并及時公開,對不在省和當地目錄范圍內機構開展的培訓不予補貼;對勞動者,重點審核參訓者是否具備補貼性培訓的申報條件、申請次數等方面進行監管。加強過程監控,通過平臺內嵌監控功能,對線上培訓進行全覆蓋的隨機監測;通過“云眸工程”,以視頻錄制等方式,對全省所有申請補貼性培訓的線下培訓行為進行全視角的精密監測。做實考核監查,將創業培訓考試,由各地分散考線下組織,改為全省線上統考,統一標準、統一題庫、統一管理;對職業技能評價考試考核,將多方監查結果記入平臺;對其中違規者,根據情節記錄征信檔案。做好撥付監督,運用大數據精準識別政策享受對象,主動推送相關政策和服務,做到“免申即享、民生直達、直補快辦”;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監管,實現培訓評價過程有記錄、可查詢、可追責,保障補貼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