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trong id="w00gi"><object id="w00gi"></object></strong><optgroup id="w00gi"><button id="w00gi"></button></optgroup>
  • <sup id="w00gi"><button id="w00gi"></button></sup>
  • 專家:打造中國特色科創人才識別培養多元路徑

    2023-07-24 14:08 來源:新華網

    新華網上海7月23日電(吳振東、鄭久洲)科創人才的早期識別和有效培養,正在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。近日,在上海市教育學會等單位牽頭下,來自中國科學院、復旦大學、上海市延安中學、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等中學、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齊聚上海,共同探討中國特色科創人才的培養計劃與實施路徑。

    長期以來,我國對科創人才的選拔,通常最早在高中階段進行,標準以學科和競賽成績為主。與會專家認為,相對單一的選拔標準,帶來成才后勁不足的顯著弊端,亟需更科學多元的識別選拔機制和培養方案。

    “成績好、會競賽的學生無疑是優秀畢業生,但不一定是能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,在‘找對人’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”廣州市執信中學校長何勇說。

    對于新的識別選拔機制如何建立的問題,與會者也給出有益方向。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首任會長吳穎民表示,要著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創制更精準、多元、全面的標準,使拔尖創新人才通過更多自選動作而非規定動作識別、選拔上來。

   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認為,激發創新的關鍵,是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,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,并針對性地為他們設置挑戰自我的機會,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
    服務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機構問向教育借鑒國際前沿理論與先進經驗,結合中國基礎教育實際,近日研發推出一套科創人才模型,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早發現、早培養提供了可能的數據支撐和評價參考。一些與會中學校長表示,可探索實踐基地學校與問向教育實驗室共研共建,使中國特色科創人才模型持續完善。

    尹后慶還指出,培養有創造精神的學生,并不是把少數所謂的尖子生放在一起,去做更難的題目,獲得更高的分數,“教育工作者現在要做的,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適合孕育創新的環境,只有培好土壤,才能激發更多孩子的創造性,才能讓創新人才不斷涌現。”

     

    а∨天堂吧
  • <strong id="w00gi"><object id="w00gi"></object></strong><optgroup id="w00gi"><button id="w00gi"></button></optgroup>
  • <sup id="w00gi"><button id="w00gi"></button></sup>